典训
【拼音】:diǎn xùn
【注音】:ㄉ一ㄢˇㄒㄨㄣˋ
【结构】:典(上下结构)训(左右结构)
【繁体】:典訓
词语解释《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准则性的训示。典训[diǎnxùn]⒈《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⒉准则性的训示。
引证解释⒈《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引《后汉书·桓荣传》:“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⒉准则性的训示。引《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网络解释典训典训,读音diǎnxùn,汉语词汇,解释为准则性的训示。
综合释义《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典训[diǎnxùn]
网友释义典训【拼音】:diǎnxùn【注音】:ㄉㄧㄢˇㄒㄩㄣˋ词语解释(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馀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辄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汉语大词典(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馀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辄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其他释义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2.准则性的训示。
1.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2.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
3.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4.开篇便是‘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
5.他虽身逢乱世,却秉承家学,矢志不改,不离典训,著作等身,以自己一生的心力为近代文学的研究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6.但是他在克里蒙那小提琴制造学校的古典训练一度使他踟蹰不前。
7.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典训造句)
8.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读音:diǎn
[diǎn]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读音:xùn
[xùn]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