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慰帖
【拼音】:wèn wèi tiē
【结构】:问(半包围结构)慰(上下结构)帖(左右结构)
【繁体】:問慰帖
【拼音】:wèn wèi tiē
词语解释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问慰帖[wènwèitiē]⒈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
引证解释⒈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参阅宋沉括《梦溪笔谈·书画》。引宋米芾《寄绍彭》诗:“萧李騃子弟,不收问慰帖。”
网络解释问慰帖问慰帖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ènwèitiē,出自宋米芾《寄绍彭》诗。
网友释义问慰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ènwèitiē,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出自宋米芾《寄绍彭》诗。
汉语大词典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宋米芾《寄绍彭》诗:“萧李騃子弟,不收问慰帖。”参阅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
其他释义1.唐贞观时,购求前代墨迹很严,除了吊丧问疾书迹,其他都收入内府。这类未入内府的书简流传民间﹐俗称'问慰帖'。
读音:wèn
[wèn]
(1)(动)请人解答
(2)(动)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
(3)(动)审讯;追究:~供。
(4)(动)管;干预:不闻不~。
(5)(介)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他借本书。
(6)姓。
读音:wèi
[wèi]
(1)(动)使人心情安适:安~。
(2)(动)心安:欣~。
读音:tiè,tiě,tiē
[tiē]
[ tiè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 tiě ]1. 便条:字帖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 tiē ]1. 妥适:妥帖。安帖。
2.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