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
【拼音】:shào láo
词语解释⒈古代祭祀用羊和猪做祭品称少牢。例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英offersacrificetogodswithhogsandsheep;少牢[shàoláo]⒈古代祭祀用羊和猪做祭品称少牢。例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英offersacrificetogodswithhogsandsheep;
引证解释⒈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参见“太牢”。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杜预注:“四时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晋陶潜《祭程氏妹文》:“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竹青》:“后领荐归,復謁吴王庙,荐以少牢。”清赵翼《陔馀丛考·太牢少牢》:“《国语》‘乡举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则羊与豕俱称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专用一羊或一豕者,则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专言牛、少牢不专言羊也。”一说谓以羊为少牢乃举羊以赅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孔广森补注:“少牢,举羊以賅豕。”
国语辞典少牢[shàoláo]⒈祭祀时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称为「少牢」。引《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夙兴夜处』,言于祔庙之祝;『多福无疆』,布于少牢之馈。」
读音:shǎo,shào
[shào]
[ shǎo ]1.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多少。少量。少许。
2. 缺,不够:缺少。减少。
3. 不经常:少有。少见。
4. 短时间:少等。少候。少顷。
5. 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
6. 轻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如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shào ]1. 年纪轻或年轻人:少年。少女。少壮(年轻力壮)。
2.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少傅。少保。
3. 次级的:少校。少将(jiàng)。
4. 姓。
读音:láo
[láo]
(1)(名)养牲畜的圈:亡羊补~。
(2)(名)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太~(原指牛、羊、猪三牲;后也专指祭祀用的牛)。
(3)(名)监狱。
(4)(形)牢固;经久:~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