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拼音】:hǎi yáng
【注音】:ㄏㄞˇ一ㄤˊ
【词性】:名词、形容词。
【结构】:海(左右结构)洋(左右结构)
【简体】:海洋
【繁体】:海洋
词语解释海洋hǎiyáng。(1)几乎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整个咸水体。(2)海和洋的统称。海洋[hǎiyáng]⒈几乎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整个咸水体。英ocean;⒉海和洋的统称。英seasandoceans;
基础解释(名)海和洋的统称。[反]陆地。
引证解释⒈海和洋的统称。引《元史·食货志五》:“里河则与两淮邻接,海洋则与辽东相通。”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奉命以来经歷海洋,跋履行阵,老卒退校,亦徧咨访。”清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人民文学》1987年第10期:“我……唯有思念穿越所有的山峰、陆地和海洋。”
网络解释海洋(地理名词)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综合释义海和洋的统称。《元史·食货志五》:“里河则与两淮邻接,海洋则与辽东相通。”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奉命以来经歷海洋,跋履行阵,老卒退校,亦徧咨访。”清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人民文学》1987年第10期:“我……唯有思念穿越所有的山峰、陆地和海洋。”
汉语大词典海和洋的统称。《元史·食货志五》:“里河则与两淮邻接,海洋则与辽东相通。”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奉命以来经历海洋,跋履行阵,老卒退校,亦遍咨访。”清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人民文学》1987年第10期:“我……唯有思念穿越所有的山峰、陆地和海洋。”
国语辞典地球表面除陆地外的广大咸水水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北极海等,约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一。海洋[hǎiyáng]⒈地球表面除陆地外的广大咸水水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北极海等,约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一。反大陆陆地英语ocean,CL:個|个[ge4]德语Ozean(S),MeereundOzeane法语océan
辞典简编版地球表面除陆地外的广大咸水水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北极海等,约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一。 【造句】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对海中生物的生存造成莫大的威胁。
英语marine sedimentocean circulationabyssal zoneoceanic islandsea basinmarine abrasionocean temperaturesea state
法语océan、océanique
其他释义海和洋的统称。
1.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2.月亮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生物,有史以来就为人类所食用。
4.美丽的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艳丽。
5.这个国家是太平洋上一个岛国,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6.在知识的海洋中,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
7.我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8.海洋里和陆地上一样,有高山,也有看不到底的深渊。
9.国庆之夜,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10.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更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海洋。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yáng
[yáng]
(1)(形)盛大;丰富:~溢。
(2)(名)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形)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
(4)(形)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办法|土~结合。
(5)(名)洋钱;银元:大~|小~|罚~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