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
【拼音】:yuàn tǐ
【结构】:院(左右结构)体(左右结构)
【简体】:院体
【繁体】:院體
词语解释1.书法流派之一。唐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工行草﹐体近隶﹐院中胥徒仿效其书﹐大行于世﹐称为'院体'。2.绘画流派之一。3.歌妓之玉体。院体[yuàntǐ]⒈书法流派之一。唐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工行草,体近隶,院中胥徒仿效其书,大行于世,称为“院体”。⒉绘画流派之一。⒊歌妓之玉体。
引证解释⒈书法流派之一。唐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工行草,体近隶,院中胥徒仿效其书,大行于世,称为“院体”。曾慥《类说》卷十五引宋张洎《贾氏谭录》:“中土士人扎翰,多为院体。引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尝工行草院体,近吏故胥,放其书,大行於世,遗法至今。”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圣教序》盛行於宋,几於人有一册,至明时而更炽,当时反以院体目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復追踪古人哉!”⒉绘画流派之一。参见“院画”。引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宋》:“张武翼名谅,工道释人物,其蹟为画家格范,今世称院体者是也。”⒊歌妓之玉体。引元张可久《朝天子·筝手爱卿》曲:“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幃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州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
网友释义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整细致一类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英语yuanti
汉语大词典(1).书法流派之一。唐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工行草,体近隶,院中胥徒仿效其书,大行于世,称为“院体”。曾慥《类说》卷十五引宋张洎《贾氏谭录》:“中土士人扎翰,多为院体。贞元中,翰林学士吴通微尝工行草院体,近吏故胥,放其书,大行于世,遗法至今。”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圣教序》盛行于宋,几于人有一册,至明时而更炽,当时反以院体目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复追踪古人哉!”(2).绘画流派之一。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宋》:“张武翼名谅,工道释人物,其迹为画家格范,今世称院体者是也。”参见“院画”。(3).歌妓之玉体。元张可久《朝天子·筝手爱卿》曲:“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帏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州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
1.去医院体检,医生拿着我的报告单,说:“幸好你来得早啊…”在我惊出一身冷汗的时候,医生不慌不忙的说道:“再晚点,我就下班了。”。
2.大专校院体育课程系必修或选修,最高决策单位为校务会议或教务会议。
3.在孔子故居感悟其朴素的生平,去孔子研究院体味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游论语碑苑领略国粹艺术,到六艺城里体会修习“六艺”的乐趣……
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李海涛强调,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打好底子,使肠胃慢慢适应,以防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
5.宁体派不隶属于其他宁玛派的六大寺院体系,而是独立的龙钦宁体传承。
6.宋人院体画的发展已臻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其中翎毛花卉作品繁多,亦为后世所推崇。
7.太太到医院体检,医生说:一切正常,平时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冬天穿暖和些。回家后,太太对老公说:医生说了,我必须夏天到海边度假,冬天穿貂皮大衣。
8.笔者重点分析了目前医院体检中心易出现的医疗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医疗安全防范对策。
9.哈默史密斯医院体外受精部门的顾问妇科医生斯图尔特,莱弗里,相比传统的方法,最新的成果“相当惊人”。
10.烟台大学南校、文经学院、体育公园、皇冠假日酒店皆在对面。
读音:yuàn
[yuàn]
(1)(名)(~子;~儿)房屋前后围起来的空地:场~|当~儿。
(2)(名)某些机关和公共场所的名称:病~|产~|法~。
(3)(名)指学院:国务~|敬老~。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