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体
【拼音】:gōng ān
【结构】:公(上下结构)安(上下结构)体(左右结构)
【简体】:公安体
【繁体】:公安體
词语解释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公安体[gōngāntǐ]⒈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
引证解释⒈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明史·文苑传四·袁宏道》:“先是,王李之学盛行,袁氏兄弟独心非之。参见“公安派”。引宗道在馆中,与同馆黄辉力排其説。於唐好白乐天,於宋好苏軾,名其斋曰白苏。至宏道,益矫以清新轻俊,学者多舍王李而从之,目为公安体。”
网络解释公安体“公安体”是明代万历年,袁氏三兄弟: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人所创的诗文体。此体反对死守古韵,死学古风,提倡清新轻俊,诗中可偶加戏虐笑语,间杂俗话俚语,一时为文人效仿,影响很大。
汉语大词典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明史·文苑传四·袁宏道》:“先是,王李之学盛行,袁氏兄弟独心非之。宗道在馆中,与同馆黄辉力排其说。于唐好白乐天,于宋好苏轼,名其斋曰白苏。至宏道,益矫以清新轻俊,学者多舍王李而从之,目为公安体。”参见“公安派”。
国语辞典明朝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所创的文体。三袁为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体」。以清新轻俊为特色,然间杂嘲戏俚语,有空疏之弊。公安体[gōngāntǐ]⒈明朝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所创的文体。三袁为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体」。以清新轻俊为特色,然间杂嘲戏俚语,有空疏之弊。
辞典修订版明朝袁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所创的文体。三袁为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体」。以清新轻俊为特色,然间杂嘲戏俚语,有空疏之弊。也称为「公安派」。
其他释义1.明代后期公安派所倡导的文体。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tǐ,tī
[]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