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
【拼音】:wú zhuó
【结构】:吴(上下结构)浊(左右结构)流(左右结构)
【简体】:吴浊流
【繁体】:吳濁流
词语解释吴浊流(1900.6.2-1976.10.7.),新竹县新埔镇人,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作家、教师。⒈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
网友释义吴浊流(1900.6.2-1976.10.7.),新竹县新埔镇人,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作家、教师。幼时受日语教育,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做过教谕、小学教员,后来因郡视学凌辱台籍教员,抗议无效,愤而辞职,结束了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1941年,赴祖国南京任新报记者,一年后返回台湾,先后任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新生报、民报记者,后转任台湾机器同业公会专门委员(1949-1965年),曾参加诗社,1936年开始写作,吴浊流是台湾早期的乡土文学作家,前期的小说以日据时代的生活为背景,代表作为《亚细亚的孤儿》;后期的作品以反映战后台湾社会为主,代表作有《波茨坦科长》、《狡猿》。除文学创作外...
其他释义吴浊流(1900-1976):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
读音:wú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读音:zhuó
[zhuó]
(1)(形)浑浊:~流|~水|~物。
(2)(形)(声音)低沉粗重:~音|~声|~气。
(3)(形)混乱:~世。
读音:liú
[]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