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
【拼音】:zhào zǐ
【结构】:赵(半包围结构)紫(上下结构)阳(左右结构)
【繁体】:趙紫陽
词语解释(1919-)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赵紫阳(趙紫陽)[zhàozǐyáng]⒈(1919-)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
网络解释赵紫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赵紫阳(1919年10月-2005年1月17日),出生于河南滑县,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网友释义赵紫阳(1919年10月-2005年1月17日),河南滑县人,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赵紫阳同志在地方先后担任过中共县委、地委、省委主要领导职务;在改革开放前期,赵紫阳同志先后担任过中央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过有益的贡献。
汉语大词典(1919-)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
法语Zhao Ziyang
其他释义赵紫阳(1919-):河南滑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南阳地委书记。建国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4月对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助长了动乱的发展。6月被撤销职务。
读音:zhào
[zhào]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2.姓。
读音:zǐ
[zǐ]
(名)红和兰合成的颜色:~红|~花|~杉|~檀|~藤|~铜|~薇|~芝|~竹|~罗兰|~药水。
读音:yáng
[]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