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楯
【拼音】:hòu dùn
【注音】:ㄏㄡˋㄉㄨㄣˋ
【结构】:后(半包围结构)楯(左右结构)
【繁体】:後楯
词语解释后盾。后楯[hòudùn]⒈后盾。
引证解释⒈后盾。参见“后盾”。引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斯密亚丹学说》:“况乎今日帝国主义日行,各国之民业,皆以政府为后楯,以出而竞于世界。”
网络解释后楯后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òudùn,是指后盾。
汉语大词典后盾。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斯密亚丹学说》:“况乎今日帝国主义日行,各国之民业,皆以政府为后楯,以出而竞于世界。”参见“后盾”。《汉语大词典》:后盾(后盾) 拼音:hòudùn比喻后边的支援力量。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湘军之义勇》:“其体质健壮,尚须操练者,则列为后盾。”郭澄清《大刀记》第二十章:“这如山如海的人群,是出征健儿们的坚强后盾。”
其他释义1.后盾。
读音:hòu
[hòu]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读音:shǔn,dùn
[dùn]
[ shǔn ]1. 阑槛横木,指阑干:楯轩。
2. 拔擢:“引楯万物,群美萌生”。
3. 古代载棺木的车。
[ dùn ]1. 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