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起
【拼音】:bài qǐ
【结构】:拜(左右结构)起(左右结构)
【拼音】:bài qǐ
词语解释1.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拜起[bàiqǐ]⒈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
引证解释⒈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引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行步拜起,何以为容?”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知恤下人,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翁照﹞平生有谦癖,拜起紆迟。”
网络解释拜起拜起,拼音bàiqǐ,意思是指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出自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网友释义拜起,拼音是bàiqǐ,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出自《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汉语大词典跪拜起立。古时多为祭拜或行礼的一种仪态,常多次重复。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行步拜起,何以为容?”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知恤下人,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翁照﹞平生有谦癖,拜起纡迟。”
1.各大高校寒假开学后,忙坏了挂科的考生们,为了避免重修,补考的学生们早早就返校准备,不光是复习看书,还在网上拜起了“考神”,祈祷考试通过。
2.老柱国操劳国事,为我大隋开疆辟土,小王岂能受寿星公一拜,起来罢!
3.礼敬之时,须恭敬至诚,缓缓拜起,不要匆忙。
4.网友惊呼费曼妈妈年轻时如此清纯,眉眼间还有些黎姿的味道,又纷纷拜起了码头“婆婆,你好呀,我想当你儿媳妇!”。
5.有人烧香拜佛,有人延请巫婆神汉,有人干脆拜起了装神弄鬼变活蛇的大师。
6.第二步是“集体拜孔”,抚心高揖,拜,起,意思是孩童从此志与圣贤为伍。
7.更为嚣张的,这伙人在成立三周年时搞了庆典,大白天就在马路边上烧起了高香拜起了关公。
8.看着老母亲身体之上的奇怪变化,莫名有些汹涌澎拜起来,这药既然能将已经死亡的人救活,那么是不是可以?????????
9.激情的音乐响起来,开心的锣鼓敲起来。亲朋好友闹起来,新郎新娘拜起来。终于开得同心锁,同心同德创未来。喜结良缘人人羡,花好月圆幸福来。祝愿新婚快乐!
10.说罢,两只动物匐匍在地上,低头膜拜起来。
读音:bài,bái
[bài]
[ bài ]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叩~。跪~。引恭敬地:~托。~访。~望。~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
2.行礼祝贺:~年。~寿。
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将。~师。
[ bái ][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读音:qǐ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