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閧
【拼音】:nào hòng
【注音】:ㄋㄠˋㄏㄨㄥˋ
【结构】:闹(半包围结构)閧(上包围结构)
【繁体】:鬧閧
词语解释1.亦作'闹閧'。2.见'闹哄'。
基础解释亦作/'闹閧/'。见/'闹哄/'。
引证解释⒈亦作“閙閧”。见“闹哄”。
汉语大词典亦作“闹閧”。见“闹哄”。《汉语大词典》:闹哄(闹哄,闹鬨) 拼音:nàohōng亦作“闹鬨”。(1).吵闹。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休烦恼你个小先锋,不争你九里山前厮闹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青稞,娃们吃了肚里难受,愣闹哄哩。”(2).犹喧闹。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一出:“下官职判开封一郡黎民,今日早衙,门前闹鬨,不知甚事?”《水浒传》第四四回:“戴宗、杨林见人多,吃了一惊,乘闹鬨里,两个慌忙走了。”一本作“闹閧”。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五章:“村里又开始喧闹起来……整整闹哄了多半夜,才渐渐安静下来。”(3).犹折腾。浩然《艳阳天》第一三四章:“所有的人都不干了,你光棍一根,还闹哄什么呀!”
读音:nào
[nào]
(1)(动)吵;扰乱:又哭又~。
(2)(动)发泄(感情):~情绪|~脾气。
(3)(动)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眼睛|~水灾|~矛盾|~笑话。
(4)(动)干;弄;搞:~革命|~生产|~清楚。
(5)(动)喧哗; 不安静
读音:hòng,xiàng
[hòng]
[ hòng ]1. 古同“哄”,喧闹。
[ xiàng ]1. 古同“巷”,街巷;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