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民
【拼音】:hái mín
【注音】:ㄏㄞˊㄇ一ㄣˊ
【结构】:还(半包围结构)民(独体结构)
【繁体】:還民
词语解释1.回归的老百姓。2.犹还俗。3.还给百姓。还民[háimín]⒈回归的老百姓。⒉犹还俗。⒊还给百姓。
基础解释回归的老百姓。犹还俗。3.还给百姓。
引证解释⒈回归的老百姓。引《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⒉犹还俗。引《魏书·释老志》:“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周书·武帝纪上》:“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⒊还给百姓。引《南齐书·郁林王纪》:“公宜权禁,一以还民,关市征赋,务从优减。”
网络解释还民还民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áimín。指回归的老百姓。犹还俗。
综合释义回归的老百姓。《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犹还俗。《魏书·释老志》:“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周书·武帝纪上》:“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还给百姓。《南齐书·郁林王纪》:“公宜权禁,一以还民,关市征赋,务从优减。”
网友释义还民是汉语词汇,读音是háimín。指回归的老百姓。犹还俗。
汉语大词典(1).回归的老百姓。《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2).犹还俗。《魏书·释老志》:“或有不安寺舍,游止民间,乱道生过,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脱服还民。”《周书·武帝纪上》:“丙子,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3).还给百姓。《南齐书·郁林王纪》:“公宜权禁,一以还民,关市征赋,务从优减。”
1.溢美之言不必说,国民党的“三政还民”。
2.不仅如此,乐活更深刻领悟“取之于民,还民于心”的真正含义。(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3.不仅如此,乐活更深刻领悟“取之于民,还民于心”的真正含义。(www.chazidian.com/zj-196833/查字典造句)
读音:huán,hái
[hái]
[ huán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手。还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 偿付: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
4. 古同“环”,环绕。
5. 姓。
[ hái ]1. 依然,仍然: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2. 更加:今天比昨天还冷。
3. 再,又:锻炼身体,还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还好。
5. 尚且:他还搬不动,何况我呢?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