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喇
【拼音】:hū lā
基础解释见“呼啦啦”。
综合释义亦作“呼喇喇”。象声词。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红楼梦》第*回:“﹝寳玉﹞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三幕第三场:“耳听得流水呼啦啦的响。”《花城》@@@@@年第@@@@@期:“鸟群呼啦啦飞起。”
读音:hū
[hū]
(1)(动)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吸|~出一口气。
(2)(动)大声喊:~声|欢~|~口号|大声疾~。
(3)(动)叫;叫人来:直~其名|一~百诺|~之即来;挥之即去。
(4)(Hū)姓。
(5)象声词:北风~~地吹。
读音:lā,lá,lǎ
[lā]
[ lǎ ]1. 〔喇叭〕a.一种管乐器,铜制。b.喇叭筒状,有扩音作用的东西,如“汽车喇叭”
2. 〔喇嘛教〕佛教的一派,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
3. 〔喇嘛〕中国藏语,喇嘛教的僧人,原意“上人”、“师傅”。
[ lá ]1.——“哈喇子”( hālázi):流出来的口水;“半喇子”( bànlázi):一半
[ lā ]1. 形容忽然发出的声音。如:忽喇喇;刀枪喇喇;哗喇(象声词);呼喇。
2. 另见 lá; l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