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核
【拼音】:cān hé
【繁体】:參核
词语解释⒈ 参校核对。参核[cānhé]⒈参校核对。
基础解释参校核对。
引证解释⒈ 参校核对。引: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於左。”吴稚晖《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⒉ 參覈:考察审核。引: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清张岂之《<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⒈参校核对。引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於左。”吴稚晖《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⒉參覈:考察审核。引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清张岂之《<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
综合释义参校核对。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於左。”吴稚晖《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參覈:考察审核。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清张岂之《<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
网友释义参核释义是参校核对,考察审核。
汉语大词典参校核对。清夏燮《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于左。”吴稚晖《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参覈:考察审核。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至于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清张岂之《〈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
其他释义1.参校核对。
读音:cān,shēn,cēn
[cān]
[ cān ]1.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2.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4. 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
6. 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
[ shēn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 中药名:人参。党参。
[ cēn ]1. 〔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参不齐”、“参参错落”。
读音:hé,hú
[hé]
[ hé ]1. 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核。杏核。
2. 像核的东西:核细胞。核酸。核心(中心)。结核。原子核。核子。核反应。核武器。
3. 仔细地对照、考察:核定。核计。核实。核算。核查。
4. 翔实正确:其文直,其事核。
[ hú ]1. 义同(一),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