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情性
【拼音】:yín yǒng qíng xìng
【简体】:吟咏情性
【繁体】:吟詠情性
网友释义吟咏情性是中国古代美学观点。指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思想感情。《毛诗序》提出:“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把诗歌的言志和抒情性质统一起来,明确地指出诗歌是情感的表现,又以儒家美学限制审美情感的自由表现:“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思想,成为儒家美学的重要原则。魏晋南北朝时,审美意识发展,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加强,抒写日常生活情感、无关政教的作品大量涌现,“吟咏惰性”已不再与儒家所强调的礼义和政教作用相联系。
辞典修订版吟咏诗歌以抒发感情思想。《诗经.周南.关雎.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或以吟咏性情,或以述德显功。」
读音:yín
[yín]
(1)(动)吟咏:~诗|~颂|~唱。
(2)(名)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
读音:yǒng
[yǒng]
(1)(动)唱;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诵读
(2)(动)用诗词等来叙述:~雪|~梅|~史。
读音:qíng
[qíng]
(1)(名)感情:热~|无~|温~。
(2)(名)情面:人~|讲~|托~|求~。
(3)(名)爱情:~书|~话|谈~。
(4)(名)情欲;性欲:春~|发~期。
(5)(名)情形;情况:病~|军~|实~|灾~。
读音:xìng
[xìng]
(1)(名)性格:个~|耐~|天~。
(2)(名)性能;性质:弹~|药~|油~。
(3)(名)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党~|纪律~。
(4)(形)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器官|~行为|~生活。
(5)(名)性别:男~|女~|雄~|雌~。
(6)(名)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