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
【拼音】:wǔ bèi
【注音】:ㄨˇㄅㄟˋ
【结构】:武(半包围结构)备(上下结构)
【简体】:武备
【繁体】:武備
词语解释武备wǔbèi。(1)军备。武备[wǔbèi]⒈军备。例虽有文事,必有武备。——《谷梁传·定公十年》英defencepreparations;
基础解释(书)(名)指军事设施和武装力量。
网络解释武备(武备镇)山东省莱西市的一个镇级行政区域,位于莱西市西部,小沽河东岸,镇驻地距莱西市驻地25公里,居青岛、潍坊、烟台、威海四个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间,各距100公里。武备镇果业基础好,1996年,武备镇被山东省确定为全省优质果品基地。同年还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油桃之乡”。
释义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
综合释义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穀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孔子於颊谷之会见之矣。”《汉书·食货志上》:“车骑者,天下武备也。”宋曾巩《本朝政要策·贼盗》:“宋兴,既敛兵於内,盗贼輒发,而州郡无武备,急则吏走匿自存。”郭沫若《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汉语大词典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谷梁传·定公十年》:“因是以见,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孔子于颊谷之会见之矣。”《汉书·食货志上》:“车骑者,天下武备也。”宋曾巩《本朝政要策·贼盗》:“宋兴,既敛兵于内,盗贼辄发,而州郡无武备,急则吏走匿自存。”郭沫若《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我们对于这个堡垒,是只有加强它的武备,以期达到集体的安全,和平的恢复,人性的改造。”
国语辞典军事方面的设施。武备[wǔbèi]⒈军事方面的设施。引《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近军备
辞典修订版军事方面的设施。《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英语defense preparationsarmaments and military provisions
辞典简编版军事方面的设施。 【造句】国家武备精壮,方可抵御外侮。
1.所以大明承平百年后,武备废弛,这种战法早已经无人知晓了。
2.九州鼎足之势已过百年,大国纷争渐息,各君主贪图享乐,荒废武备,底层民众生存艰难。
3.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
4.但毕竟设计年代过早,与其它国家新型护卫艇、巡逻艇相比,武备、动力、自动化水平等指标都已落后。
5.史书上说孔子是“能射善御”,曾经指挥过多场战争,有文修武备的风范。
6.癸未五月,总兵方国安率兵扼蕲州,武昌武备废弛,闯、献交窥江汉。
7.武备、军费、军团召集的补偿,这些各部务必尽心竭力地供给,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
8.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
9.修明武备,改练新军的呼声大起。
10.又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处侍卫,皆统于三旗。
读音:wǔ
[wǔ]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读音:bèi
[bèi]
(1)(动)具备;具有:德才兼~。
(2)(动)准备:~战|~料|~而不用。
(3)(动)防备:~荒(防备灾荒)。
(4)(名)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副)表示完全:关怀~至|~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