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契
【拼音】:jīn lán qì
【注音】:ㄐ一ㄣㄌㄢˊㄑ一ˋ
【结构】:金(上下结构)兰(上下结构)契(上下结构)
【繁体】:金蘭契
词语解释至交﹔深厚的友谊。金兰契[jīnlánqì]⒈至交;深厚的友谊。
引证解释⒈至交;深厚的友谊。引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明陈所闻《步步娇·拟美人七夕述怀》套曲:“我爱你兴翩翩广结金兰契,量汪汪江海托襟期。”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太史公》:“昔共金兰契,苦口似相规。”
网络解释金兰契亦称“金兰会”。旧时汉族妇女婚姻习俗及组织。流行于广东广州、顺德、南海、番禺等地。据史载,这些地区的少女,二人或多人结为异姓姐妹者,称为结“金兰契”。她们相互依恋,誓不肯嫁人,即使嫁人,亦必久居娘家而不落夫家。有的被迫在夫家暂住数日,但严密设防,百般抗拒,不与丈夫同寝处。甚至有欲加害于强迫成婚的丈夫,致其于死者。
汉语大词典至交;深厚的友谊。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明陈所闻《步步娇·拟美人七夕述怀》套曲:“我爱你兴翩翩广结金兰契,量汪汪江海托襟期。”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太史公》:“昔共金兰契,苦口似相规。”
其他释义1.至交﹔深厚的友谊。
近义词 金兰之交
1.结识了‘登州侠’盐商富豪郑浩然,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结为金兰契友。
2.同时,湖南南部江永县、福建东南部惠安县等处在清代民国年间金兰契也甚兴盛。
3.因为是“首节”,女儿大多要带着女婿回娘家,表明亲家之间“金兰契友”,双方如同一家人。
4.这才问起对方名姓,惺惺相惜,结为金兰契友。
5.因为是“首节”,女儿大多要带着女婿回娘家,表明亲家之间“金兰契友”,双方如同一家人。【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6.同时,湖南南部江永县、福建东南部惠安县等处在清代民国年间金兰契也甚兴盛。(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7.同时,湖南南部江永县、福建东南部惠安县等处在清代民国年间金兰契也甚兴盛。(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金兰契造句)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lán
[lán]
(1)(名)兰花。
(2)(名)兰草。
(3)(名)古书上指木兰:~浆。
(4)(名)(Lán)姓。
读音:qì,qiè
[qì]
[ qì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契据。房契。
2. 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
3. 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剑。
4. 〔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契。契文(甲骨文)。
[ qiè ]1. 古同“锲”,用刀子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