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子
【拼音】:yào zi
【注音】:一ㄠˋㄗˇ
【结构】:疟(半包围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瘧子
词语解释疟子yàozi。(1)口:疟疾。疟子[yàozi]⒈口:疟疾。例发疟子。英malaria;
基础解释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
引证解释⒈疟疾。用于口语。引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蚊子叮了才发疟子呢。看咱们这儿,蚊子打成团。”张天翼《最后列车》:“他腿子像发疟子似地抖索。”
网络解释疟子名
综合释义疟疾。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蚊子叮了才发疟子呢。看咱们这儿,蚊子打成团。”张天翼《最后列车》:“他腿子像发疟子似地抖索。”
网友释义名(形声。从疒(chuáng),虐声。本义:病名,即疟疾)同本义〖malaria〗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素问·疟论》许悼公疟。——《左传·昭公十九年》疟,寒热休作。——《说文》疟,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释名、释疾病》狂诵新诗驱疟鬼。——陆游《寓叹》又如:疟病(疟疾);疟患(疟病的祸患);疟寒(疟病);疟疠(疟疾;疟疫)通“虐”。残暴;灾害〖abuse〗静作相养,德疟相成。——《马王堆汉墓帛书》疟nüè
汉语大词典疟疾。用于口语。老舍《龙须沟》第一幕:“蚊子叮了才发疟子呢。看咱们这儿,蚊子打成团。”张天翼《最后列车》:“他腿子像发疟子似地抖索。”
其他释义1.疟疾。用于口语。
1.专家特别提醒市民,民间一些求神拜佛、“躲疟子”的土法并无科学依据,这样做只会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可能把疟疾传给他人。
2.疟疾曾经让人束手无策,我国民间俗称之为打摆子、冷热病、疟子等,我国疟疾病例数曾经位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
3.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倒先来照顾咱们,因为这条沟教我年年发疟子,淹死小妞子;一下雨,娘子就摆不上摊子,你拉不出车去……
4.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
5.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人体、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6.搞得五怪回过头,还以为他中了什么邪发疟子呢。
7.发疟子式工作,掰棒子的狗熊丑态。
8.王儒贤的父母把苗可秀藏在了因发疟子发烧盖着两床被的王儒贤旁的米柜下,而躲过了日本宪兵的追杀。
9.我本来想问问这个女人今天是发了什么疟子,能够这般纡尊降贵地和我们一家子融洽起来。
读音:nüè,yào
[yào]
[ nüè ]1. 〔疟疾〕一种按时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
2. (瘧)(“疾”读轻声)。
[ yào ]1. 〔疟子〕“疟(nüè)疾”的通称,如“发疟疟”(亦作“打摆子”)。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