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药
【拼音】:sháo yào
【注音】:ㄕㄠˊ一ㄠˋ
【结构】:勺(半包围结构)药(上下结构)
【繁体】:勺藥
词语解释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勺药[sháoyào]⒈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
基础解释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五味调料的合剂。3.调味;调和。
引证解释⒈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引《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陆德明释文:“芍药,香草也。《韩诗》云:‘离草也。’”⒉五味调料的合剂。勺,一本作“芍”。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颜师古注:“勺药,香草名。其根主和五藏,又辟毒气,故合之於兰桂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勺药耳。”《文选·枚乘<七发>》:“於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李善注引韦昭《上林赋》注:“勺药和齐咸酸美味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⒊调味;调和。引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气味调得也。时或咸苦酸淡不应口者,犹人勺药失其和也。”唐萧邺《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拜京兆尹。京师称难治者……公能勺药其间,妥然无一事。”
综合释义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陆德明释文:“芍药,香草也。《韩诗》云:‘离草也。’”五味调料的合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颜师古注:“勺药,香草名。其根主和五藏,又辟毒气,故合之於兰桂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勺药耳。”《文选·枚乘<七发>》:“於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李善注引韦昭《上林赋》注:“勺药和齐咸酸美味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勺,一本作“芍”。调味;调和。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气味调得也。时或咸苦酸淡不应口者,犹人勺药失其和也。”唐萧邺《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拜京兆尹。京师称难治者……公能勺药其间,妥然无一事。”
汉语大词典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陆德明释文:“芍药,香草也。《韩诗》云:‘离草也。’”(1).五味调料的合剂。《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勺药之和具而后御之。”颜师古注:“勺药,香草名。其根主和五藏,又辟毒气,故合之于兰桂以助诸食,因呼五味之和为勺药耳。”《文选·枚乘〈七发〉》:“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李善注引韦昭《上林赋》注:“勺药和齐咸酸美味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勺,一本作“芍”。(2).调味;调和。汉王充《论衡·谴告》:“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气味调得也。时或咸苦酸淡不应口者,犹人勺药失其和也。”唐萧邺《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拜京兆尹。京师称难治者……公能勺药其间,妥然无一事。”
其他释义1.即芍药。古人离别常用以相赠。
1.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八珍百和,方丈於前,煎熬勺药,旨嘉餍饫。
2.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其实杜鹃花有很多种颜色。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正如着名诗人白居易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其容勺药嫫母。【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sháo
[sháo]
(1)(名)舀东西的用具;略作半球形;有柄:马~|铁~|~子|~儿。
(2)(名)容量单位。十撮等于一勺。十勺等于一合(ɡě)。
读音:yào
[yào]
(1)(名)治病、治病虫害的物品。
(2)(名)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火~|炸~。
(3)(动)〈书〉用药治疗:不可救~。
(4)(动)用药毒死:~老鼠|~虫子。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