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日
【拼音】:yá rì
【注音】:一ㄚˊㄖˋ
【结构】:衙(左中右结构)日(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衙参之日。2.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衙日[yárì]⒈衙参之日。⒉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
基础解释衙参之日。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
引证解释⒈衙参之日。参见“衙参”。引唐韩愈《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宋刘敞《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时消。”⒉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参见“节堂”。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引宋戴埴《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
网络解释衙日衙日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árì,意思是衙参之日。
综合释义衙参之日。唐韩愈《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宋刘敞《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时消。”参见“衙参”。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宋戴埴《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参见“节堂”。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汉语大词典(1).衙参之日。唐韩愈《送侯喜》诗:“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宋刘敞《檀州》诗:“市声衙日集,海盖午时消。”参见“衙参”。(2).唐宋时节堂祭奠的日期。宋戴埴《鼠璞·旗纛将军》:“本朝有六纛,旌节门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参见“节堂”。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读音:yá
[yá]
(名)衙门:~役。
读音:rì
[rì]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