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
【拼音】:huáng là
【注音】:ㄏㄨㄤˊㄌㄚˋ
【结构】:黄(上中下结构)蜡(左右结构)
【简体】:黄蜡
【繁体】:黃蠟
词语解释即蜂蜡,色黄,故称。黄蜡[huánglà]⒈即蜂蜡,色黄,故称。
引证解释⒈即蜂蜡,色黄,故称。引宋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蜜蜂採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网络解释黄蜡黄蜡又名黄蜡石、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摩氏硬度为6.5~7.5。
综合释义即蜂蜡,色黄,故称。宋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蜜蜂採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一种取自蜂巢的粗制蜜腊。可用作硬化剂,打蜡剂中亦含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汉语大词典即蜂蜡,色黄,故称。宋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蜜蜡》:“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国语辞典一种取自蜂巢的粗制蜜腊。可用作硬化剂,打蜡剂中亦含有。黄蜡[huánglà]⒈一种取自蜂巢的粗制蜜腊。可用作硬化剂,打蜡剂中亦含有。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辞典修订版一种取自蜂巢的粗制蜜腊。可用作硬化剂,打蜡剂中亦含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九.虫部.蜜腊》:「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
其他释义蜂蜡的通称。
1.入眼的是昏暗的屋顶,一道横梁在洛羽的正上方横曳,黯淡的颜色宣示着它经历了古老的岁月,微弱的阳光穿过黄蜡蜡的窗纸映照在洛羽的身上。
2.最后一人身材瘦小,黄蜡蜡的一张脸,额下是对八字胡。
3.柱子上摆放着两根正在燃烧的黄蜡。
4.身材走样,蜡黄蜡黄的皮肤上长满了雀斑的剩女向叶云走来。
5.本文以大理岩、木材、原油、黄蜡为材料,制作了三种不同的模型。
6.用黄蜡、石膏和有机玻璃等板材制造一个三层介质地壳模型,来模拟辽南地区的地壳结构,并将发射探头放在上层模型的侧面,成功地模拟了有深度的震源。
7.就用五寸见方的黄绢,写上内容,再盖上御玺,折叠起来用黄蜡封成药丸大小,派人送往各势力处进行联络。
8.顾盼生情的黄蜡石像是一些青春焕发的女子,丰腴润美的肌肤散发出感性的生命魅力。
9.这污秽之物比水轻,自然是悬浮在上,这秽池越往地下,水流居然越清澈,只是下潜了二十米左右,那黄蜡蜡的粪便居然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黑不隆咚的斌两海水。
10.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là,zhà
[là]
[ là ]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2.蜡烛:点上一支~。
[ zhà ]古代一种年终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