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旗
【拼音】:lìng qí
【注音】:ㄌ一ㄥˋㄑ一ˊ
【结构】:令(上下结构)旗(左右结构)
【简体】:令旗
【繁体】:令旗
词语解释古代用来发布命令的旗子。也称为「令箭」。令旗[lìngqí]⒈即令箭。
引证解释⒈即令箭。参见“令箭”。引清李渔《奈何天·助边》:“老旦、副浄扮二差官持令箭上:‘赤手回钧旨,空拳缴令旗;钱粮无着落,常例不曾亏。’”
网络解释令旗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普遍使用小旗作为传达命令时的标志,称为令旗。通常,旗杆头为铁制尖头,旗为绸布制,上写有一个“令”字。《清文献通考》的《兵十六》卷中记载,大将军、将军、督抚等高级军官,使用三角形令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用方形令旗。
综合释义即令箭。清李渔《奈何天·助边》:“老旦、副浄扮二差官持令箭上:‘赤手回钧旨,空拳缴令旗;钱粮无着落,常例不曾亏。’”参见“令箭”。
汉语大词典即令箭。清李渔《奈何天·助边》:“老旦、副净扮二差官持令箭上:‘赤手回钧旨,空拳缴令旗;钱粮无着落,常例不曾亏。’”参见“令箭”。
国语辞典古代用来发布命令的旗子。令旗[lìngqí]⒈古代用来发布命令的旗子。
其他解释用以发令之旗。见「令箭」条。
法语Drapeau de la Catalogne
其他释义1.即令箭。
1.战略调整必须有坚实的管理基础,这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核心,在联想体现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三个方面。如果管理基础扎实,就能调得动队伍,做到“令旗一挥三军奋勇争先,令旗一收三军有序撤退”。
2.何彦风见此,立马令旗一挥,而后道“复赛第一轮第一场四组比试结束!”。
3.此时在部下刘冠雄的建议下,叶祖?下令升起司令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
4.你根本查也不查想也不想,一句完全凭空猜测的偷盗令旗别有用心,就要武断地定人生死,实在是草菅人命。
5.当日辰牌时分,贾鲁一挥令旗,阵前鼓声震天,喊声动地,官军们架云梯,竖石炮,刀枪与日光闪动,尘土同旌旗飞扬,大有一举踏平濠州之势。
6.此一日,吃罢战饭,兵丁列阵,明军的神机营在盾牌手掩护下列阵已毕,那厢令旗一挥,三四十管火炮齐鸣,对面之敌顿时乱了阵脚,三路军马依令开攻。
7.技无谋的眼神很温和,甚至说的上在其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温情,腰侧两边挂着两只箭壶,壶中放的不是追魂夺魄的箭,而是两壶令旗。
8.随着他的动作,一个复杂而又玄奥的符文凭空出现,接着李帆手势一收,虚按而下,符文缓缓下降,然后没入令旗中消失不见了。
9.他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在周围闪现的小令旗,眼前朦胧之间,仿佛有着无数的妖魔鬼怪在乱舞在大战,耳边那鬼神的哭泣呐喊之音,也变得更加的清晰了。
10.令狐冲知道是嵩山派左盟主的五岳令旗,令旗所到之处,犹如左盟主亲到,五岳剑派门下,无不凛遵持旗者的号令。
读音:líng,lǐng,lìng
[lìng]
[ lí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lǐng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lìng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qí
[qí]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