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
【拼音】:zhǔ wěi
【注音】:ㄓㄨˇㄨㄟˇ
【结构】:麈(半包围结构)尾(半包围结构)
【简体】:麈尾
【繁体】:麈尾
词语解释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麈尾[zhǔwěi]⒈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引证解释⒈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引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唐白居易《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〇九回:“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网络解释麈尾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综合释义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唐白居易《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汉语大词典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唐白居易《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珠。”
国语辞典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可用来驱赶蚊蝇。麈尾[zhǔwěi]⒈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可用来驱赶蚊蝇。引《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辞典修订版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尘,可用来驱赶蚊蝇。《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其他释义1.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1.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2.的鹤发,戴上七星冠,手持麈尾,项挂念素珠。
3.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
4.但是,麈尾不是拂尘,更不是扇子,那是魏晋时期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5.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贾岛
6.以松花为量,以松实为香,以松枝为麈尾,以松阴为步障,以松涛为鼓吹。山居得乔松百余章,真乃受用不尽。张潮
7.“王衍清谈,常持麈尾;横渠讲易,每拥皋比。【https://www。chazidian。com/zj-373641/造句网】
8.“王衍清谈,常持麈尾;横渠讲易,每拥皋比。【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麈尾造句】
读音:zhǔ
[zhǔ]
(名)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当做拂尘。
读音:wěi,yǐ
[wěi]
[ wěi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yǐ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