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
【拼音】:cáo é
【注音】:ㄘㄠˊㄜˊ
【结构】:曹(上下结构)娥(左右结构)
【简体】:曹娥
【繁体】:曹娥
词语解释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曹娥[cáoé]⒈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
引证解释⒈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娥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参阅《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世说新语·捷悟》刘孝标注引晋虞预《会稽典录》。引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曹娥。”鲁迅《朝花夕拾·后记》:“曹娥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
汉语大词典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娥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曹娥。”鲁迅《朝花夕拾·后记》:“曹娥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参阅《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世说新语·捷悟》刘孝标注引晋虞预《会稽典录》。
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30~143)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于江中,不得尸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浮出。世传为孝女。曹娥[cáoé]⒈人名。(西元130~143)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于江中,不得尸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浮出。世传为孝女。
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30~143)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于江中,不得屍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屍浮出。世传为孝女。
其他释义1.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娥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
1.蔡志忠作品蔡志忠作品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2.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啊!曹操感叹说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
3.由于绍兴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是过渡性的,大量未达标的污水排入曹娥江,使得该河段污染负荷很大。
4.人比花骄,河如凤俏。看婀娜多姿的里东河如何融入博大宽广的曹娥江。
5.曹娥江是浙江第三大河,江名因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而得名,是绍兴市内最大河流,嵊州城关至入东口为曹娥江污水治理重点。
6.本文结合曹娥江流域下垫而情况及遥感信息,对模型参数作适当修正。
7.巍巍曹娥江,向人们诉说着一位寻父投江女子的感人故事;气势恢宏的“舜耕”群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象耕鸟耘”的绝妙画卷。
8.数十年间,上虞祝家接纳北方逃来的数千难民,在曹娥江畔开山建园,填泽造田,占田数万亩,富甲一方。
9.曹娥街道银河社区和聚英社区举办了庆九九重阳节联谊活动,表达对老人们的关爱之情。
10.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明显提高曹娥江流域的洪水预报精度。
读音:cáo
[cáo]
(1)(名)〈书〉辈:吾~|尔~。
(2)(名)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3)(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西部。
(4)(名)姓。
读音:é
[é]
(1)(名)美女:宫~。
(2)(形)美好:~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