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色
【拼音】:dé sè
【注音】:ㄉㄜˊㄙㄜˋ
【结构】:德(左右结构)色(上下结构)
【简体】:德色
【繁体】:德色
词语解释德色désè。(1)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德色[désè]⒈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例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面有德色。英hoitytoity;
基础解释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面有德色。
引证解释⒈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引《汉书·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颜师古注:“言以耰及鉏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为恩德也。”《旧五代史·晋书·沉贇传》:“侍中父子误计,忍以羶幕之众,残害父母之邦,不自羞惭,反有德色。”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嫗积久无倦容,亦无德色。”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关于军事和国防上的见解》:“帮助了别人不要居功,不要有德色。”
网络解释德色德色,中文意思是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敦诚《寄怀曹雪芹》都有解释。
综合释义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汉书·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颜师古注:“言以耰及鉏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为恩德也。”《旧五代史·晋书·沉贇传》:“侍中父子误计,忍以羶幕之众,残害父母之邦,不自羞惭,反有德色。”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嫗积久无倦容,亦无德色。”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关于军事和国防上的见解》:“帮助了别人不要居功,不要有德色。”德色[désè]施恩于人,而有自得之色。汉.贾谊《新书.卷三.时变》:「假父耰鉏杖慧耳,虑有德色矣。」
汉语大词典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汉书·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颜师古注:“言以耰及锄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为恩德也。”《旧五代史·晋书·沈赟传》:“侍中父子误计,忍以膻幕之众,残害父母之邦,不自羞惭,反有德色。”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妪积久无倦容,亦无德色。”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关于军事和国防上的见解》:“帮助了别人不要居功,不要有德色。”
国语辞典施恩于人,而有自得之色。德色[désè]⒈施恩于人,而有自得之色。引汉·贾谊《新书·卷三·时变》:「假父耰鉏杖慧耳,虑有德色矣。」
辞典修订版施恩于人,而有自得之色。汉.贾谊《新书.卷三.时变》:「假父耰鉏杖慧耳,虑有德色矣。」
其他释义1.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
1.我对簿时,君虽引嫌不问,而阳阳有德色;我狱成时,君虽虚词慰藉,而隐隐含轻薄。
2.侯友德色厉内荏,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这样的局面太危险了。
3.李性道一直来到营中相见了,李性道不住地向曾逢龙道劳,曾逢龙却毫无德色,只向他殷勤话旧,说得好不入情。
4.在这里,曹雪芹开始构思并写出了不朽名著《红楼梦》;在这里,曹雪芹“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5.也不在华建平心中得意面现德色,他同其无赖师傅方士元的“分化‘铿锵四人行’”。
6.惟圣人直指其源,故恭己无为,不言而信,虽有生有为,而在己毫无德色。
7.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8.古代希腊产生了许多著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奥斯等.
9.桑德色眯眯的眼睛滴溜溜一转,盯着锐雯笑道:“锐雯,好名字,好名字!”。
10.古代希腊产生了许多著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奥斯等.[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