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同寒蝉
【拼音】:zì tóng hán chán
【注音】:ㄗˋㄊㄨㄥˊㄏㄢˊㄔㄢˊ
【词性】:成语。
【简体】:自同寒蝉
【繁体】:自同寒蟬
词语解释同于深秋时节的蝉。形容噤口不言自同寒蝉[zìtónghánchán]⒈同于深秋时节的蝉。形容噤口不言。
基础解释同于深秋时节的蝉。形容噤口不言。
引证解释⒈同于深秋时节的蝉。形容噤口不言。
综合释义同于深秋时节的蝉。形容噤口不言。自同寒蝉[zìtónghánchán]修订本参考资料: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沈默不语。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国语辞典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沉默不语。自同寒蝉[zìtónghánchán]⒈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沉默不语。引《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成语解释自同寒蝉
辞典修订版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沈默不语。《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成语词典版01.《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源)02.明.宋应星《野议.催科议》:「缙绅忌伤同类,自同寒蝉,宜也。」
其他释义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chán
[chán]
(名)一种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发出尖锐的声音。也叫“知了”:~蛹|~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