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拼音】:cí tiáo
【注音】:ㄘˊㄊ一ㄠˊ
【词性】:名词。
【结构】:词(左右结构)条(上下结构)
【简体】:词条
【繁体】:詞條
词语解释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词条[cítiáo]⒈犹辞章。⒉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引证解释⒈犹辞章。引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贞观十五年,起家补国子博士。乔林扫日,惊白凤於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於义壑。”清唐孙华《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因阐发程朱二气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⒉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网络解释词条词条(拼音:cítiáo)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词条可以是字、词,也可以由字、词等组成。在百度百科中,词条是其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对各种事物、现象等概念的解释。
综合释义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贞观十五年,起家补国子博士。乔林扫日,惊白凤於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於义壑。”清唐孙华《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因阐发程朱二气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汉语大词典(1).犹辞章。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贞观十五年,起家补国子博士。乔林扫日,惊白凤于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于义壑。”清唐孙华《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馀子蝼蚓徒哓哓;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疏十丈丰词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因阐发程朱二气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2).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国语辞典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也作「辞条」。词条[cítiáo]⒈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也作「辞条」。
其他释义1.犹辞章。2.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1.本词典的词条,是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的。
2.本词典共收录词条余条,收词全面,例句丰富,释义准确,编排独具风格。
3.本词典词条所列,都是每个人极有可能用得上的单词和短语。
4.所谓“不正经”,各式词典里对之没有词条,但顾名思义,即“不正统”、“不正派”、“非主流”,“歪嘴和尚念歪经”者也。
5.各词条都标注词类,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详加说明。
6.大辞典往往提供词条的词源。
7.惟此方能较好地解决学术用语与社会用语严重脱节的问题。本文总结出“豆薯”一词的四大缺点和“地瓜”一名的八大优点,论述了辞书修订词条调整的具体做法。
8.女性的美,可以用一千条词条描述,而男性,只半句阳刚个性甩拽代替。其实不该如此重女轻男。中国男性真要学习雄孔雀,多美都要展现出来,不好概念化内敛的如同三个代表。
9.整日里说着理想却又无法亲手缔造明天的人,字典里早就在‘废物’的词条下为他保留了位置。
10.谓予不信,百度上就有“吃豆腐”的专门词条。
读音:cí
[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读音:tiáo,tiāo
[tiá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
2. 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 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 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 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