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愬
【拼音】:cí sù
【结构】:辞(左右结构)愬(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见“辞诉”。
基础解释见“[[辞诉]]”。
网络解释辞愬辞愬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诉讼、借故推辞。
汉语大词典见“辞诉”。《汉语大词典》:辞诉(辞诉,辞诉) 拼音:císù亦作“辞愬”。(1).诉讼。《宋书·徐湛之传》:“时尚书令何尚之以湛之国戚,任遇隆重,欲以朝政推之。凡诸辞诉,一不料省。”(2).谓借故推辞。唐赵璘《因话录·宫》:“上后谓次对官曰:‘韦温,朕每欲用之,皆辞诉,又安用韦温?’”宋苏辙《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惟有冬教一月之法,三路以被边之故,民习为常,不敢辞愬。”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读音:sù,shuò
[sù]
[ sù ]1. 同“诉”。
[ shuò ]1. 恐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