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报
【拼音】:biǎo bào
【注音】:ㄅ一ㄠˇㄅㄠˋ
【结构】:表(上下结构)报(左右结构)
【繁体】:表報
词语解释表报biǎobào。(1)呈给上级的具有统记表或数字的情况报告书。表报[biǎobào]⒈呈给上级的具有统记表或数字的情况报告书。英statisticaltables;
基础解释呈给上级的具有统记表或数字的情况报告书。
引证解释⒈呈报上级的表格和报告。引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必须纠正。”
网络解释表报【英文】〖〗
综合释义呈报上级的表格和报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必须纠正。”
网友释义【英文】〖〗解释:呈给上级的具有统记表或数字的情况报告书。例句:一提起表报,很多人要么觉得麻烦或可有可无。
其他释义1.呈报上级的表格和报告。
1.联合国节日委员会发表报告,愚人节属于有以下症状人群的节日:一、反应迟钝;二、呆滞;三、经常傻笑;你的表现完全符合以上条件;预祝愚人节快乐!
2.这大五一的,别老弄那个报表报了,死脑瓜骨。
3.第二,在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断财务表报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财务表报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
4.代表向到场的选民代表报告各自履职情况,之后,将当场接受选民代表的评议、回答询问并现场表态。
5.另外,陈述者要至少就教学大纲列出的一本补充读物发表报告。
6.法官点评说,该案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告报社在连载该书时,原告周海婴曾向报社寄来正误表并询问过稿费,最终法院判决这并不代表报社获得了作者的授权。
7.会议纪要是常用的记录形式,但是,电子记录,统计图表、报告等其他记录形式也是可以接受的。
8.市直各部门经负责人签章后,将摸底表报市编办审核。
9.每到这时,南岸区“一府两院”和经开区管委会都要向南岸区人大常委会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报告半年工作情况,接受人大监督,并听取代表们的审议意见。
10.近期,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发表报告,对中非合作予以积极评价。
读音:biǎo
[biǎo]
(1)(名)外面;外表:~面|由~及里。
(2)(名)中表(亲戚):~哥|~叔。
(3)(动)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发~|~心意。
(4)(动)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
(5)(名)榜样;模范:~率。
(6)(名)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
(7)(名)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统计~。
(8)(名)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参看〔圭表〕。
(9)(名)测量某种量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
读音:bào
[bào]
(1)(动)告诉:~名|~账。
(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
(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
(4)(动)报复:~仇|~怨。
(5)(动)报应:现世~。
(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
(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
(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
(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