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狄
【拼音】:máo dí
【注音】:ㄇㄠˊㄉ一ˊ
【结构】:旄(左右结构)狄(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即旄羽。旄狄[máodí]⒈即旄羽。
引证解释⒈即旄羽。参见“旄羽”。引《礼记·乐记》:“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孔颖达疏:“狄,羽也。声既文质备足,又用干戚旄羽以舞动之。”
网络解释旄狄旄狄,拼音是máodí,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旄羽(牦牛尾和雉羽)。
综合释义即旄羽。《礼记·乐记》:“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孔颖达疏:“狄,羽也。声既文质备足,又用干戚旄羽以舞动之。”参见“旄羽”。
网友释义旄狄,拼音是máodí,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旄羽(牦牛尾和雉羽)。
汉语大词典即旄羽。《礼记·乐记》:“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孔颖达疏:“狄,羽也。声既文质备足,又用干戚旄羽以舞动之。”参见“旄羽”。《汉语大词典》:旄羽 拼音:máoyǔ牦牛尾和雉羽。汉桓宽《盐铁论·本议》:“陇蜀之丹漆旄羽。”《晋书·食货志》:“秦邠旄羽,迥带琅玕,荆郢桂林,旁通竹箭。”
其他释义1.即旄羽。
读音:máo,mào
[máo]
[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 mào ]1. 古同“耄”,年老。
读音:dí
[dí]
(1)(名)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