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
【拼音】:tuō gū
【结构】:托(左右结构)孤(左右结构)
【繁体】:託孤
【拼音】:tuō gū
词语解释托孤tuōgū。(1)以遗孤相托。
引证解释⒈以遗孤相托。引《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花城》1981年第6期:“换在你想打听的托孤事件以前,我会尖酸地奚落你的钓故事的行为就是钓金龟,说干脆点儿,就是钓钱。”
网络解释托孤托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uōgū,意思是指把身后的孤儿相托给别人,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刘备白帝城托孤。词语最先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网友释义托孤,读音tuōgū,汉语词语,意思是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
汉语大词典以遗孤相托。《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花城》1981年第6期:“换在你想打听的托孤事件以前,我会尖酸地奚落你的钓故事的行为就是钓金龟,说干脆点儿,就是钓钱。”谓以遗孤相托。多指君主把遗孤托付给大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唐贾岛《哭卢仝》诗:“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金赵秉文《蜀汉正名论》:“曹氏欺孤问鼎,何尝一事而出于诚?使有孔明,不为用也。至于托孤,曰:‘尔无负我。’庸愚皆知笑之。”参见“托孤寄命”。
国语辞典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
其他释义把身后的孤儿相托给别人:白帝城刘备托孤。
1.嫉贤妒能,庞统死于落凤坡,廖立被贬,同时托孤的李严被他死死按在白帝城,后期居然让他管理后勤运送粮草,最后还是被贬。
2.北凉托孤将,目不识丁喜吃书,穿蟒袍,率撼山,守寒土。
3.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4.霍去病是汉代名将卫青及皇后卫子夫的外甥,汉武帝托孤大臣霍光异母兄。
5.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6.我们就是知心不换命,能托孤不能托妻的朋友。
7.岂有是理,老夫乃托孤大臣,也思留些名望于后世,岂为私恩废了朝廷法律?老太师太将吾陆某低视也。
8.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9.天帝托孤寄命,遂亲自下凡寻找冰火,不想寻人未果却与一凡间女子两情相悦,私定终身,诞下一女,羲和得知大怒,但还是让那女婴以爱心成仙,取名嫦娥,执掌月宫。
10.我一生无题多情都不提,看多画楼歌台景惯多赋别离,浮萍无踪迹汲汲空浮名,我愿醉后复醒当垆仍是你,借我一程珠箔飘灯隔雨相望寥落白门,又辗转几度光阴几轮叹风华一瞬涤荡浮尘信托孤鸿去处不问一杯清茶了我长恨,席上管弦声清清冷冷,点透灵犀铭刻此夜星辰。
读音:tuō
[tuō]
(1)(动)寄托
(2)(动)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起|~盘。
(3)(名)(托儿)托子;类似托子的东西:花~。
(4)陪衬:烘~|衬~。
(5)(动)委托;寄托:拜~|恳~。
(6)(动)推托。
(7)(动)依赖。
(8)(名)压强单位;一托等于一毫米汞柱的压强;一大气压为760托。旧作乇(tuō)。
读音:gū
[gū]
(1)(形)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儿。
(2)(形)单独;孤单:~雁|~岛。
(3)(代)封建王侯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