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掉
【拼音】:bò diào
【注音】:ㄅㄛˋㄉ一ㄠˋ
【结构】:簸(上下结构)掉(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犹摇晃﹐撼动。2.搞掉;弄掉。簸掉[bòdiào]⒈犹摇晃,撼动。⒉搞掉;弄掉。
基础解释犹摇晃﹐撼动。搞掉;弄掉。
引证解释⒈犹摇晃,撼动。引唐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震动大海,簸掉巨岛。”⒉搞掉;弄掉。引《儒林外史》第四回:“不过要簸掉我几两银子,好把屋后的那一块田卖与他。”
网络解释簸掉簸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1.犹摇晃﹐撼动。2.搞掉;弄掉。
综合释义犹摇晃,撼动。唐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震动大海,簸掉巨岛。”搞掉;弄掉。《儒林外史》第四回:“不过要簸掉我几两银子,好把屋后的那一块田卖与他。”
汉语大词典(1).犹摇晃,撼动。唐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震动大海,簸掉巨岛。”(2).搞掉;弄掉。《儒林外史》第四回:“不过要簸掉我几两银子,好把屋后的那一块田卖与他。”
读音:bò,bǒ
[bò]
[ bò ]1. 〔簸箕〕①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②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 bǒ ]1. 用簸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簸谷。
2. 颠动摇晃:颠簸。簸荡。簸动。簸弄。
读音:diào
[diào]
(1)(动)落:~下去。
(2)(动)减损:~色。
(3)(动)遗失:~了东西。
(4)(动)回转:~头。
(5)(动)摆动:尾大不~。
(6)(动)换:~换。
(7)(动)落在后面:永不~队。
(8)(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改~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