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
【拼音】:chéng hú
【注音】:ㄔㄥˊㄏㄨˊ
【结构】:城(左右结构)狐(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城狐chénghú。(1)要掏挖狐狸恐怕毁坏城池,要熏死老鼠恐怕烧灼社庙。比喻凭藉某种势力的庇护而作恶的人。
基础解释见/'城狐社鼠/',城:城墙。社:古时指祭土地神的庙宇。以城墙为凭借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引证解释⒈见“城狐社鼠”。
汉语大词典见“城狐社鼠”。《汉语大词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húshèshǔ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宋洪迈《容斋四笔·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谓其所栖穴者得所凭依,此古语也。故议论者率指人君左右近习为城狐社鼠。”《歧路灯》第三九回:“他靠住大门楼子吃饭,竟是经书中一个城狐社鼠。”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狼,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亦省作“城狐”。唐李商隐《哭虔州杨侍郎》:“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明李东阳《不寐》诗:“城狐不敢问,市虎难为撄。”清黄遵宪《铁汉楼歌》:“英名卓卓争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其他释义1.见'城狐社鼠'。
1.那两人争论得十分尖锐激烈,谁也不理睬他的这一套城狐社鼠。
2.而且,县城里的三教九流,社鼠城狐,蒋天明早在进入副县级序列开始就不怎么搭理了。
3.这个人是个城狐社鼠之辈,总想讹诈别人,但看到别人怒目横眉,就装出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
4.在高邮军被城狐社鼠和江湖人士闹得天翻地覆,热火朝天地搜寻应君蕙,以便领取双木商行的赏金的这三天时间里。
5.我们府宗有令,那三颗药丸,这是我们少府主要的东西,哪怕就算是封蜡漏了一点儿气,你们整个苏州府的混混、地痞,城狐社鼠,全都得给它们陪葬。
6.倚势害人,真是城狐社鼠,空存无用,何殊陶犬瓦鸡。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辙;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7.南街原本就遍布勾栏酒楼,尤其玉皇阁一带,乃是城狐社鼠聚拢之地。
8.萧艺知道,这些城狐社鼠最重自己的地盘,只要到了齐乐园够不着的地方,他就不用担心对方公然挑事了。
9.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嘷雨啸,昏见晨趋。
10.这伙人仗着自己后台硬,为非作歹,简直是些城狐社鼠。
读音:chéng
[chéng]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
读音:hú
[hú]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