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舄越吟
【拼音】:zhuāng xì yuè yín
【注音】:ㄓㄨㄤㄒ一ˋㄩㄝˋ一ㄣˊ
【词性】:成语。
【简体】:庄舄越吟
【繁体】:莊舄越吟
词语解释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也称越舄。仕于楚,病中思越而吟越声。见《史记.张仪列传》。后以'庄舄越吟'指怀乡之咏与感伤之情。
基础解释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也称越舄。仕于楚,病中思越而吟越声。见《史记.张仪列传》。后以/'庄舄越吟/'指怀乡之咏与感伤之情。
引证解释⒈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也称越舄。仕于楚,病中思越而吟越声。见《史记·张仪列传》。后以“庄舄越吟”指怀乡之咏与感伤之情。引清赵翼《吏议左迁特蒙送部引见》诗:“老去贺公吴语惯,病来庄舄越吟多。”亦省作“庄舄吟”。唐李白《赠崔侍御》诗:“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汉语大词典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也称越舄。仕于楚,病中思越而吟越声。见《史记·张仪列传》。后以“庄舄越吟”指怀乡之咏与感伤之情。清赵翼《吏议左迁特蒙送部引见》诗:“老去贺公吴语惯,病来庄舄越吟多。”亦省作“庄舄吟”。唐李白《赠崔侍御》诗:“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国语辞典庄舄本是战国时越国人,虽然在楚国作官,但于病中,却仍思念故国,发出越声呻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庄舄本是战国时越国人,虽然在楚国作官,但于病中,却仍思念故国,发出越声呻吟。
出处汉·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其他释义庄舄:战国时期越国人。庄舄吟唱越国乐曲。形容不忘故国。亦作“庄舄思归”、“庄舄吟”。
读音:zhuāng
[zhuāng]
(1)(名)(~儿)村庄:~户|~农|王家~。
(2)(名)封建社会里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田|~园|~园主|皇~。
(3)(名)旧时称规模较大或做批发生意的商店:钱~|布~。
(4)(名)庄家:谁是~。
(5)(名)姓。
(6)(形)庄重:~严|端~。
读音:yuè
[yuè]
1.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3.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4. 消散:“精神劳则越”。
5.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6.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8. 姓。
读音:yín
[yín]
(1)(动)吟咏:~诗|~颂|~唱。
(2)(名)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