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谷
【拼音】:bǐ gǔ
【注音】:ㄅ一ˇㄍㄨˇ
【结构】:秕(左右结构)谷(上下结构)
【繁体】:秕穀
词语解释秕谷bǐgǔ。(1)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秕谷子”。秕谷[bǐgǔ]⒈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秕谷子”英blightedgrain;
基础解释子实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秕谷子”。
引证解释⒈子粒不饱满的谷子。引章炳麟《新方言·释植物》:“《説文》:秕,不成粟也。今谓不成粟者为秕穀。”鲁迅《呐喊·故乡》:“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
网络解释秕谷秕谷指子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综合释义子粒不饱满的谷子。章炳麟《新方言·释植物》:“《説文》:秕,不成粟也。今谓不成粟者为秕穀。”鲁迅《呐喊·故乡》:“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
网友释义秕谷指子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可以作为填充物做成枕头。也可以用粉碎机打成秕谷糠喂养家禽。
汉语大词典子粒不饱满的谷子。章炳麟《新方言·释植物》:“《说文》:秕,不成粟也。今谓不成粟者为秕谷。”鲁迅《呐喊·故乡》:“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
其他释义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1.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
2.豆类结荚受冻变黑,减产达五成以上;谷黍根部受冻变黑,颗粒成为秕谷,莜麦正值灌浆重要时期,受冻后颗粒不饱满,不同程度减产;其他农作物也不同程度受灾。
3.最该施肥的时节没给地里上肥,收获的只能是秕谷。
4.水稻纹枯病的病源菌侵入水稻后,使得水稻叶片也发黄枯死,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大大降低了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5.万宁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水稻出现秕谷的现象与低温有关,所播下的稻种质量没问题。
6.收割过晚易造成落粒及鸟害;过早,籽粒成熟不好,秕谷多,影响产量。
7.布老虎用绒布做面,里头是秕谷或者荞麦皮、毡子,再用细小的边角料做出老虎的形象来,很费神。
8.人们常比喻读某些书就如食秕谷,没有营养;其实,有些不好的书岂止是秕谷,说它是砒霜也不为过,读了是会中毒的。
9.只要洋溢着对人生的热爱,鼓足对事业的信心,点燃工作的激情,即便是秕谷糟糠,也能酿造出人生的美酒。
10.苏桂炎用竹箕把晒场上的稻谷往空中一抛,秕谷掺杂着薅草随风飘扬……
读音:bǐ
[bǐ]
(1)(形)(子实)不饱满。
(2)(名)不饱满的子粒。
读音:gǔ,yù
[gǔ]
[ gǔ ]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万丈深~。
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 ~。~草。
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
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
[ yù ]见〔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