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节
【拼音】:yí jié
【注音】:一ˊㄐ一ㄝˊ
【结构】:移(左右结构)节(上下结构)
【繁体】:移節
词语解释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2.改换节奏。3.改变气节。移节[yíjié]⒈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⒉改换节奏。⒊改变气节。
基础解释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改换节奏。3.改变气节。
引证解释⒈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安徽,主江南试。”⒉改换节奏。引南朝梁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⒊改变气节。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明沉德符《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刘基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网络解释移节移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jié,是指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综合释义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安徽,主江南试。”改换节奏。南朝梁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改变气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明沉德符《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刘基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汉语大词典(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安徽,主江南试。”(2).改换节奏。南朝梁庾肩吾《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弦。”(3).改变气节。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刘基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1.就在这个时候,抗战军事爆发,宋明轩移节保定,政委会财务处长张剑侯一再劝他也随军内移。
读音:yí
[yí]
(1)(动)移动:转~。
(2)(动)改变;变动:~风易俗|贫贱不能~。
读音:jié,jiē
[jié]
[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 jiē ]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