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岩
【拼音】:jīn shā yán
【结构】:金(上下结构)沙(左右结构)岩(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坐落于龙门镇美内村双髻山腰,岩内供奉董公真仙,始建于宋建炎元年。
基础解释坐落于龙门镇美内村双髻山腰。
综合释义坐落于龙门镇美内村双髻山腰,岩内供奉董公真仙,始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位于安溪县龙门镇美内、美顶两村交界处,双髻山腰,本由山川钟育而成,岩内供奉祖师公、董公真仙,始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上至山峰双髻山,下及川流无不环绕而特朝,金沙岩仍坐西面东天然石洞,上覆巨石,远近观之酷似金狮开口,外墙大门及南北门系人工筑成,四周茂林翠秀,清泉长流,上下前后左右贯注期间,幽雅异常,大有神仙洞府之概号。金沙岩建于宋朝建炎元年(即1127年),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安溪县志记载,兴刹之时碧水流出金沙,故而得名为金沙岩。洞中屹立一石,石上浮雕坐态的董公真仙,面带微笑,双眼直视,袈裟服饰,双手藏袖,线条流畅,造型逼真。岩内正中突出之石壁酷似人形,琢成祖师神像俨若以石化身,并以石为案,形成内外石室,幽径相通,厅堂宽6米多,深5.3米,最高处3.28米,九晋阶上后室,长9米多,宽窄不一,内有一小崆可爬上岩顶,内崇奉祖师、董公真仙、广济祖师,是由美内和美顶二村供奉。
读音:jīn
[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shā,shà
[shā]
[ shā ]1.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2.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3.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4. 姓。
[ shà ]1.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读音:yán
[yán]
(1)(名)岩石:~层|~浆|~心|~盐。
(2)(名)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七星~(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