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叶白
【拼音】:jiāo yè bái
【注音】:ㄐ一ㄠ一ㄝˋㄅㄞˊ
【结构】:蕉(上下结构)叶(左右结构)白(独体结构)
【繁体】:蕉葉白
词语解释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
基础解释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
引证解释⒈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引清钮琇《觚賸·石言》:“峡石鑛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亦省称“蕉白”。清姚鼐《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巖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道光开坑始得,前此所未有也……诚为山川灵异,钟美於是,他洞所无,惟蕉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餘者不復比数。”
网络解释蕉叶白端砚名贵石品之一,简称“蕉白”。特征是,如蕉叶初展,三片娇嫩,色泽是白中带青黄。
综合释义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清钮琇《觚賸·石言》:“峡石鑛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亦省称“蕉白”。清姚鼐《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巖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道光开坑始得,前此所未有也……诚为山川灵异,钟美於是,他洞所无,惟蕉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餘者不復比数。”蕉叶白[jiāoyèbái]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
汉语大词典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清钮琇《觚剩·石言》:“峡石矿凡十一,北岸坑曰阿婆,曰白婆坟,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亦省称“蕉白”。清姚鼐《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端州石以水岩大西洞为上,冰纹则尤为大西洞之最……道光开坑始得,前此所未有也……诚为山川灵异,钟美于是,他洞所无,惟蕉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馀者不复比数。”
其他释义1.端州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广东肇庆羚羊峡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
1.明辨了这端砚的真假之后,苏游又仔细的看了一下这端砚的材料,苏游猜测,这砚石应该取料于端溪的下岩石,颜色较深紫,砚堂处又恰有一块蕉叶白,这安排十分巧妙。
读音:yè,xié
[yè]
[ yè ]1.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菜叶。叶子。叶落归根。一叶知秋。一叶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2. 像叶子的:铁叶。百叶窗。
3. 同“页”。
4. 世,时期:初叶。末叶。
5. 姓。
[ xié ]1. 和洽,合:叶韵。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