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
【拼音】:xíng cáng
【简体】:行藏
【繁体】:行藏
词语解释⒈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例: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英:one'sexpressionandmorement;
基础解释(书)(名)①做官和退隐:用舍~。②形迹;底细:~败露|看破~。
引证解释⒈ 指出处或行止。引: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⒉ 引申为攻守;出没。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⒊ 行迹;底细;来历。引: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秦牧《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综合释义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引申为攻守;出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行迹;底细;来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秦牧《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网友释义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汉语大词典(1).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2).引申为攻守;出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3).行迹;底细;来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秦牧《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
国语辞典⒈ 出处、动向。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⒉ 底细、来历。引:《元史·卷一五三·杨奂传》:「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缘分尽了。」
辞典修订版出处、动向。《文选.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监,以决行藏。」底细、来历。《元史.卷一五三.杨奂传》:「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我为你看破了行藏,也是缘分尽了。」
其他释义《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后遂用“行藏”指行迹、出处:问其行藏|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1.小狐狸本已力尽筋疲,正想乘机偷偷溜走,那人却回身揭穿他的行藏,时间掌握得实在精确,令他有点心寒。
2.据说狗的一切起居行藏都是以气味为依归。而我们人只依重一双眼,所以好色。有一天假如我们都瞎了,所有感情都只好寄放在气味之中。这是我住过的地方,这是我家人朋友情人的气味,永远忠实。
3.花柳,妓女“话语逢迎,时时用意,一为套客之行藏,二为不知客之性格,所怕一言不合,二次难临”,其间,虽然表面上心软语柔,但实际上却是处处设防。
4.毫不喂食,以免它们的健康受害、摄食习性改变、表露行藏以及其他危险。
5.山上有四季长春的乔松,有万节修篁斗翠,崖山花木争奇,琼葩满地,时有仙狐寿鹿出没,常有凶禽恶兽行藏,在这秋季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末句,总起用舍行藏全题,气势舒达,意无余蕴,全文至此而成篇矣。
7.能够在“取舍由时,行藏在我”之中不断游走而游刃有馀,这就是自由人的真谛。
8.美方希望藉大军压境,迫使拉丹觉得有离开藏身之所,另觅避难所以策万全,从而令他的行藏曝光,继而击杀之。
9.今文以戴罪之身,诚不敢妄有任何渎情,一切进退行藏,均惟钧命是听。
10.他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可头上,一根鸡毛,暴露了行藏。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cáng,zàng
[cáng]
[ cáng ]1. 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
2. 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
[ zàng ]1. 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
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
4.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5. 古同“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