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棨
【拼音】:jīng qǐ
【注音】:ㄐ一ㄥㄑ一ˇ
【结构】:旌(左右结构)棨(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旌棨[jīngqǐ]⒈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
基础解释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
引证解释⒈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参见“旌戟”。引《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官闕,载笔陪旌棨。”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皆带剑棨戟为前行。”唐李德裕《与姚谏议郃书》之二:“自料此生无由再望旌棨,临纸涕恋,不胜远诚。”《旧唐书·刘子玄传》:“驰骤於风尘之内,出入於旌棨之间。”
网络解释旌棨旌棨,汉语词汇。
释义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
综合释义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官闕,载笔陪旌棨。”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皆带剑棨戟为前行。”唐李德裕《与姚谏议郃书》之二:“自料此生无由再望旌棨,临纸涕恋,不胜远诚。”《旧唐书·刘子玄传》:“驰骤於风尘之内,出入於旌棨之间。”参见“旌戟”。
汉语大词典旌旗与棨戟。借指贵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官阙,载笔陪旌棨。”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皆带剑棨戟为前行。”唐李德裕《与姚谏议合书》之二:“自料此生无由再望旌棨,临纸涕恋,不胜远诚。”《旧唐书·刘子玄传》:“驰骤于风尘之内,出入于旌棨之间。”参见“旌戟”。
读音:jīng
[jīng]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
读音:qǐ
[qǐ]
(名)古时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形状像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