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一劝百
【拼音】:fěng yī quàn bǎi
【注音】:ㄈㄥˇ一ㄑㄨㄢˋㄅㄞˇ
【词性】:成语。
【简体】:讽一劝百
【繁体】:諷一勸百
词语解释讽:含蓄地进行批评。劝:规劝。含蓄地批评一个人,能警戒众人。讽一劝百[fěngyīquànbǎi]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后遂以“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谓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引证解释⒈后遂以“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谓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自桓麟《七説》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餘家……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综合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然~,势不自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网友释义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规劝,校正。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指出一件事的毛病,可以使许多类似的毛病得以改正。
国语辞典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一人,即能警戒其余众人。讽一劝百[fèngyīquànbó]⒈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一人,即能警戒其余众人。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成语解释讽一劝百
辞典修订版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一人,即能警戒其余众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一人,即能警戒其余众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其他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近义词 劝百讽一
1.这篇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章在报上公开发表,能起到讽一劝百的作用。
2.这篇批评文章,可以起到讽一劝百的作用。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3.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
读音:fěng
[fěng]
(1)(动)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2)(动)〈书〉诵读。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quàn
[quàn]
(1)(动)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导|~解。
(2)(动)勉励:~勉。
读音:bǎi
[bǎi]
(1)(名)数目十个十:二~个学生。
(2)(名)表示很多:~货|~花齐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