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
【拼音】:míng dá
【注音】:ㄇ一ㄥˊㄉㄚˊ
【词性】:形容词。
【结构】:明(左右结构)达(半包围结构)
【简体】:明达
【繁体】:明達
词语解释明达míngdá。(1)通达。(2)懂得;通晓。明达[míngdá]⒈通达。例明达公正。英sensible;⒉懂得;通晓。例各种技艺,无不明达。英understand;
基础解释(动)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②(形)通达:~公正。
引证解释⒈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引《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⒉通达的人。引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迨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唐刘知几《史通·摸拟》:“后来明达,其鉴之哉!”李大钊《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实在念同种同文的关系,不能不说几句话,奉劝邻邦的明达。”
网络解释明达明,是指三明;达,是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综合释义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通达的人。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迨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唐刘知几《史通·摸拟》:“后来明达,其鉴之哉!”李大钊《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实在念同种同文的关系,不能不说几句话,奉劝邻邦的明达。”
汉语大词典(1).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善为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2).通达的人。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迨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唐刘知几《史通·摸拟》:“后来明达,其鉴之哉!”李大钊《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实在念同种同文的关系,不能不说几句话,奉劝邻邦的明达。”
国语辞典对事理有明确透澈的认识,如:「他为人明达公正,颇受大家尊敬。」明达[míngdá]⒈对事理有明确透澈的认识。例如:「他为人明达公正,颇受大家尊敬。」反固执愚蒙
法语intelligent、perspicace、clairvoyant、sagace
其他释义明白通达:明达时务|明达之人。
1.西人明达,华人固陋;西人奉法,华人营私也。
2.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3.建中和明明达成协议,终于办妥离婚手续。明明非常高兴,要求正杰赶快与她成亲。可是,正杰却反应冷淡。
4.负责教养育年的人,……他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话、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5.恬静如水,能洗去抑郁不安和颓唐;恬静如石,能磨去滞锈,使才能闪光;恬静如星月,能使人超脱明达,心地宽广。
6.实证研究的试验对象为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
7.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
8.如果我们失去一些国家性的大报纸,我们到哪儿去找关于重大事件的明达的意见呢?
9.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
10.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读音:míng
[míng]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
读音:dá
[dá]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