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悟
【拼音】: zhì sǐ bù wù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ㄓˋ ㄙˇ ㄅㄨˋ ㄨˋ
【简拼】: ZSBW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辩形】: 至死不悟与“执迷不悟”有别:至死不悟 侧重于形容顽固;“执迷不悟”侧重形容糊涂。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到死都不觉悟。形容顽固不化。悟:醒悟。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语法至死不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
1、世人致目虚幻,无不叩头焚香,顶礼膜拜,枯坐禅定,日烧干锅,至死不悟,可悲可叹矣。
2、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
3、整天只是吃斋念佛,不积极治病,致使病情日益加重,可他还至死不悟。
4、可笑又可悲的是,崇祯帝至死不悟自己中了皇太极反间计,甚至连入清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明末大才子张岱,也在书中把袁崇焕列为明朝逆臣。
5、静坐数十载,默背万卷经,固执以坐,日烧干锅,至死不悟,实可悲可叹矣。
6、这哪算?不过是几个化石老太婆至死不悟的怨念而已。
7、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
8、可笑又可悲的是,崇祯帝至死不悟自己中了皇太极反间计,甚至连入清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明末大才子张岱(写《陶庵梦忆》那位),也在书中把袁崇焕列为明朝逆臣。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61128/造句网
读音:zhì
[zhì]
(1)(动)到:~今|~此|~死不屈。
(2)(动)至于:甚~。
(3)(副)极;最:~迟|~毒|~理|~亲|~上|~圣|~孝|~仁。
读音:sǐ
[sǐ]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wù
[wù]
(动)理解;明白;了解;领会;觉醒:~出|~到。
很久以前深山里的一个猎人捉到一只小鹿,就带回家里喂养,家中的猎狗对它垂涎三尺,但猎人训练它们友好相处,小鹿把猎狗当成自己的同伴。一天小鹿看到外边有很多猎狗就出去与它们玩,结果被咬死。可惜小鹿至死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