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词蔓语
【拼音】: zhī cí màn yǔ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枝詞蔓語
【注音】: ㄓ ㄘˊ ㄇㄢˋ ㄩˇ
【简拼】: ZCMY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语法枝词蔓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zhī
[zhī]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读音:cí
[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读音:màn,wàn,mán
[màn]
[ màn ]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
[ wàn ]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压~。白薯已经爬~了。
[ mán ]〔蔓菁〕即“芜菁”。
读音:yǔ,yù
[yǔ]
[ 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 yù ]1. 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