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风波
【拼音】: píng dì fēng bō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平地風波
【注音】: ㄆ一ㄥˊ ㄉ一ˋ ㄈㄥ ㄅㄛ
【简拼】: PDFB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唐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语法平地风波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示例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回)
1、纣王见贾氏坠楼而死,好懊恼,平地风波,悔之不及。
2、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随随便便的话却引起了平地风波。
3、由这件事引起的平地风波至今还未平息。
4、他因为一句无心的话,竟引来了一场平地风波,差点就丧命。
5、一切本已万事俱备,谁知这时来了场平地风波,把美事给搅翻了。
6、本来周末爸爸可以陪我去郊外,谁知爸爸的公司出现一场平地风波需要他解决。
7、结婚前的几天,她的未婚夫不知何故,突然失踪了,真是平地风波,世事难料。
8、他原本以为事情可圆满解决,谁知平地风波,又滋生出许多事端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他的这句话,犹如平地风波,会场上出现了骚乱。
10、成亲前的几天,她的未婚夫不知为什么被抓起来了,真是平地风波,世事难测。
读音:píng
[píng]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读音:bō
[bō]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