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
【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偪上樑山
【注音】: ㄅ一 ㄕㄤˋ ㄌ一ㄤˊ ㄕㄢ
【简拼】: BSLS
【结构】: 动宾式成语
【正音】: 逼;不能读作“bí”。
【辩形】: 逼上梁山和“铤而走险”;都有“被逼得走投无路而冒险、反抗”的 意思。但逼上梁山偏重在反抗;多指的是正义的行动、革命行动;或由于某种客观原因促使自己不得不做;“铤而走险”偏重在冒险;所指的行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年代】: 当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1、那时我学修理自行车是逼上梁山,自己不动手没别的办法。
2、大别山就发生这种情况,把小地主、富农“逼上梁山”,拿起梭镖和我们干,群众也受到摧残。
3、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
4、没有哪个女子愿意叱吒风云,除非逼上梁山,谁不想将生活过成陶氏的田园诗,只待一个人好,只贪恋一种微笑。蔚蓝
5、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最终被逼上梁山,心中苦楚可想而知,泪洒梁山下。
6、做人不要太绝,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触犯法纪的事!
7、如果不是长期被欺压,这些纯朴的农民也不会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8、强盗们,实际上是逼上梁山的亡命之徒,啸聚在邻近低地的城寨里。
9、不经意间,赵兴成了一名宋朝人,他交往的对象不乏名传千古的词人、遗臭万年的大贪官、逼上梁山的大盗、艳名四播的绝代风华。
10、如是采用了大家都知道的那条毒计,把林冲发配沧州,指使董超、薛霸野猪林陷害不成,又焚烧沧州草料场,把林冲逼上梁山。
读音:bī
[bī]
(1)(动)逼迫;给人以威胁:形势~人。
(2)(动)强迫索取:~债。
(3)(动)逼近:~视(很相似)|大军已~城郊。
(4)(形)〈书〉狭窄:~仄(地方窄)。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liáng
[liáng]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古典小说《水浒》描写了宋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里面许多起义军头领都是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才投奔梁山这个起义军根据地的。有个叫林冲的人,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原在官府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但当权的大官高俅之子为了霸占他的妻子,三番几次陷害他,派人暗杀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他的人。这时他又得知自己的妻子已自杀了,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上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