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
【拼音】: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六字成语
【繁体】: 勿謂言之不預
【注音】: ㄨˋ ㄨㄟˋ 一ㄢˊ ㄓ ㄅㄨˋ ㄩˋ
【简拼】: WWYZBY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一经觉察,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语法勿谓言之不预作谓语;指提前警示。
示例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国民党政府逮捕冈村宁次和内战罪犯的谈话》:“必以纵匪论处,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1、大会的安全工作必须做好,否则到时勿谓言之不预。
2、一切犯罪分子必须限期坦白自首。否则将受到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3、限文到一月内肃清,如逾限不能荡平,定分别酌予惩处,勿谓言之不预也。
4、城破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5、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切切。
6、教老贼备好棺木千口,洗颈就戮,勿谓言之不预也!
7、歌少爷客气了,不过,我长年与凶兽生死厮杀,出手向来很重,歌少爷虽然尊贵,但我也不会留手的,勿谓言之不预。
8、一年后未经帝国皇帝加冕者,一律视为异端,帝国将进行讨伐,勿谓言之不预。
9、奴隶军,你们听着!速速退出黄沙岭三百米开外,否则,后果自负,勿谓言之不预也!
10、不要被书名迷住双眼,勿谓言之不预!新人新文,有生系列。
读音:wù
[wù]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切~上当。请~入内。
读音:wèi
[wèi]
(1)(动)说:所~。
(2)(动)称呼;叫做:称~。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上一个: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下一个:繁华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