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斧钺
【拼音】: bù bì fǔ yuè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不避斧鉞
【注音】: ㄅㄨˋ ㄅ一ˋ ㄈㄨˇ ㄩㄝˋ
【简拼】: BBFY
【结构】: 动宾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语法不避斧钺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示例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1、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钺,特来奏荆州之事。
2、你聪慧过人,而且碧血丹心,不避斧钺,未来定然不可限量,前路多荆棘坎坷,你要多加小心。
3、臣故不避斧钺,洒血泣陈,万恳皇上天恩一垂,群疑自解。
4、臣等心以危,故不避斧钺,惶恐上陈!寻得诏旨,罢免台臣监役,台臣方免得往返,也算文宗肯纳嘉言了。
5、而杨慎却不避斧钺,置生死于度外,正见出他的一身铁骨。
6、臣今不避斧钺之诛,直言冒渎天听,乞速加整饬,以救危亡。
7、果然是真英雄,不避斧钺敢来敢说,好,好。
8、桧不避斧钺之诛,言两朝之利害,顾复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万世利也。
9、他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职上,竭尽全力,敢踩逆流,不避斧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岭南开太平,尽到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能尽到的几乎全部天职。
10、而杨慎却不避斧钺,置生死于度外,正见出他的一身铁骨。[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bì
[bì]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读音:fǔ
[fǔ]
(1)(名)(~子)砍竹、木等用的工具;头呈楔形。也叫斧头(·tou)。
(2)(名)古代一种兵器。
读音:yuè
[yuè]
(名)古代兵器;金属制成;形状像斧而比斧大;刃部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