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焉不详
【拼音】: yǔ yān bù xián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語焉不詳
【注音】: ㄩˇ 一ㄢ ㄅㄨˋ ㄒ一ㄤˊ
【简拼】: YYBX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语;不能读作“不以语人”的“yù”。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解释语:话;焉:古汉语助词。话说得不详细。
出处唐 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语法语焉不详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绣春也是急性子,对锦儿语焉不详深致不满,主张秋月仍是进京,去问一问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高阳《曹雪芹别传》)
反义词 纤悉无遗
1、这份报告虽涉及了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但语焉不详。
2、实在是语焉不详,让人颇费猜测。
3、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采用临时公告披露会计差错及更正信息,也往往是语焉不详甚至文过饰非。
4、拎着洪都头的人头,再次飞落乡公所大院,奚成海发现,李睿的办公房里依然亮着灯光,而且房门大开,里面传出嘈杂的语焉不详的醉话。
5、在三国之中,运筹则曹操首,猛壮则孙坚冠,然此两人皆败于徐荣之手’史籍皆语焉不详,余于片言只字中观其用兵,而千载之下无称之者甚叹服之。
6、个人的悲剧对历史不过是一行语焉不详的断句,时光白驹过隙,我们作为人类欲望这出壮阔的悲剧中没有野心的小人物,有理由对记录,对由词语构成的历史产生怀疑,但是毕竟无能为力。
7、她匆匆忙忙走进屋内,急急地说了几句就走了,可语焉不详,谁都没有领会她的意图。
8、撒谎者可能用词混淆,声音轻,而且句子结构和语法的使用也相当混乱。简而言之,他语焉不详不知所云。
9、船沉的经过我自己也不知道,那水手语焉不详,仅说了一点点。
10、这样富有想像力的能源就是无数符号象徵的起源,却被忽略为某些语焉不详的形式上的泛灵论。
读音:yǔ,yù
[yǔ]
[ 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 yù ]1. 告诉:不以语人。
读音:yān
[yān]
(1)〈书〉
(2)(代)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必不在~|乐莫大~。
(3)(代)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不入虎穴;~得虎子?
(4)(副)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5)语气助词:有厚望~。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xiáng,yáng
[xiáng]
[ xiáng ]1.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详细。详略。详情。详谈。周详。详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2.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详。
3. 说明,细说:内详。
4. 审慎:详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详刑(断案用刑谨慎)。
5. 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详。详文。
[ yáng ]1. 古同“佯”,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