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谋夕
【拼音】: zhāo bù móu xī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朝不謀夕
【注音】: ㄓㄠ ㄅㄨˋ ㄇㄡˊ ㄒ一
【简拼】: ZBMX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解释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这么一把年纪,死期也要到快了,才闹出个朝不谋夕的景况来;不饿死就好了,还望翻身么!”
语法朝不谋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示例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谋夕。
近义词 朝不保夕
1、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
2、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谋夕,新社会使人不再含悲忍泪。
3、老夫罪戾是惧,焉能恤远?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
4、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
5、我老头子惟恐犯下罪过,哪里能考虑得长远的事情?我们这些人苟且度日,朝不谋夕,哪里能够作长远考虑呢?
6、迨至湖南,则更流徙丐贷,朝不谋夕,遂以牛肉白酒,一醉饱而殁。
7、朝不谋夕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8、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
9、家里非常贫困,朝不谋夕。
10、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读音:zhāo,cháo
[zhāo]
[ zhāo ]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朝。明朝。
[ cháo ]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móu
[móu]
(1)(名)主意;计谋;计策:阴~|足智多~。
(2)(名)(动)图谋;谋求:~生|~害。
(3)(名)(动)商议:不~而合。
读音:xī
[xī]
(1)(形)太阳落山时:~阳|~照。
(2)(名)泛指晚上:前~。